现代农业学院简介


办学历史悠久。现代农业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,先后经历初级农作科职业学校、四川省立宜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、四川省宜宾农业学校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工程系等历史变革,拥有90年的办学历史,是省级“院系党建标杆创建单位”,省级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试点院(系),是具有特色的“四川茶产业学院”“乡村振兴学院”“村官学院”“德康学院”,是“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”“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”核心办学院系,现为农业部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基地、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、四川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、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科研试验基地,肩负着为乡村振兴、为区域支柱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。

特色鲜明、踔厉奋发的现代农业学院方队

师资力量雄厚。现代农业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70余人,其中博士14人(含在读2人),研究生学历51人,教授9人,副教授16人,博士生导师1人,硕士生导师3人,其中农业农村部名课名师1人、国家工程中心首席科学家1人、省级教育名师2人、省级中兽医药技能大师1人、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,宜宾市学术带头人2人、后备人选2人,宜宾市突出贡献技师1人,省市级优秀教师6人,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,拥有院级科研平台7个,院级科研团队5个。

四川茶叶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

专业实力过硬。现代农业学院对接四川省“10+3”和宜宾市“5+2”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,开设有畜牧兽医、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、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、茶艺与茶文化、宠物医疗技术、动物医学相关专业6个。1998年,作物专业被评为四川省优势专业;2006年茶叶专业在学院教学评估中被评为优秀;2011年茶叶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;2014年畜牧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;2015年茶叶专业被评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;2016年茶叶专业获批建设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;2016年畜牧专业获批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;2019年茶叶、畜牧专业被评为国家骨干专业;2020年成立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、德康学院;2021年立项建设四川省职业院校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名师工作室;2022年获四川省茶叶科普共享基地;2023年获四川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;2024年立项建设四川省职业院校动物医学名师工作室;2024年与四川农业大学牵头成立四川茶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。2024年与四川茶业集团牵头成立四川茶产业学院。拥有国际茶业技术技能培训中心、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利用四川重点实验室宜宾分中心、国家民委中兽药重点开放实验室大数据研究中心(宜宾)、四川省茶叶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、宜宾市川红工夫技术研究中心、宜宾市吴强大师药物检测中心、宜宾市科普基地茶文化传播中心、省级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双师型名师工作室、省级动物医学名师工作室、冬水田研究院,植物快繁中心、动物医学技术中心、农业生物安全与评价工程技术中心、川茶集团育人工坊、川红集团育人工坊,强力支撑区域现代农业人才高效培养。

梦想启航 共筑未来 三全育人暨迎新文艺晚会

办学成果丰硕。近几年来,现代农业学院共主编规划教材、专著40余部(其中国家规划教材4本),公开发表文章260余篇,承担科研项目省级50余项、市级51项、取得国家专利41项,获得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,二等奖8项,三等奖12项,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、省级教师能力教学大赛三等奖2项。承办省级职业技能大赛6项,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三等奖5项、省级一等奖15项、其他各级奖励50余项,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1个。

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

办学特色鲜明。服务国家战略,现代农业学院以名师工作室建设引领,中高企三主体协同育人主线,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,产教融合,校企合作,全过程、全方位、无缝隙对接四川省“10+3”、宜宾市“5+2”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与行业企业共同成立四川省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、四川省茶业职业教育集团、宜宾绿色食品产教联盟。与德康集团、早白尖集团、正大集团、川茶集团、川红集团、中化农业集团、竹叶青茶业、大北农集团、瑞派宠医、微点医疗、重庆名望等共建校外教学、就业基地160余个,多家企业设立了专业奖学金,并招收了近30个现代学徒制班。与20余所中职学校签署了中高职衔接合作办学协议,指导中职学校专业建设,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提升学生学历提升。

现代学徒制开班仪式

办学成效显著。办学90年来,现代农业学院共为社会输送现代农业技术技能人才15000余名,多数成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、技术服务部门的管理人才、业务技术骨干和企业家,近八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%以上,创业成功率达5%以上。

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现场

发展前景光明。下一步,现代农业学院将积极贯彻落实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,积极落实学院党委调迁、扩规、进位、升本总体目标,深入开展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积极开展“五金”建设、“三全育人”,完善实训基地建设,探索职教本科教育,为区域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懈努力。

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毕业学生留影